這是我在2010.12.13.二高南下清水路段(過清水休息站不久)拍到的蜃景,可惜高速公路上不能隨意路邊停車,沒辦法拍個過癮~
-------------------------------------------------------------------------------------------------------------
海市蜃樓的形成———
然而自然界的海市蜃樓卻難以一見,海市蜃樓並非像人們所認為得那麼簡單,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奧妙呢?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根據物理學原理,海市蜃樓是由於不同的空氣層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氣中又有著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海面上暖空氣與高空中冷空氣之間的密度不同,對光線折射而產生的。蜃景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系。氣溫的反常分佈是大多數蜃景形成的氣象條件。
從一張世界海市蜃樓主要出現地域分佈圖上看,我們從中發現一個特點,就是常出現海市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沿海城市。一般我們提起海市,都只會想到大海上又出現了什麼東西。事實上,不只是在海上,在公路上,沙漠裏同樣也會出現海市蜃樓。
———形形色色的海市蜃樓———
海面上的海市蜃樓
夏天,在平靜無風的海面上,向遠方望去,有時能看到山峰、船舶、樓臺、亭閣、集市、廟宇等出現在遠方的空中,古人不明白產生這種景象的原因,對它作了不科學的解釋,認為是海中蛟龍(即蜃)吐出的氣結成的,因而叫做“海市蜃樓”,也叫蜃景。海市蜃樓是光在密度分佈不均勻的空氣中傳播時發生全反射而產生的。夏天,海面上的下層空氣,溫度比上層低,密度比上層大,折射率也比上層大。我們可以把海面上的空氣看做是由折射率不同的許多水準氣層組成的。遠處的山峰、船舶、樓房、人等發出的光線射向空中時,由於不斷被折射,越來越偏離法線方向,進入上層空氣的入射角不斷增大,以致發生全反射,光線反射回地面,人們逆著光線看去,就會看到遠方的景物懸在空中。
沙漠裏的海市蜃樓
在沙漠裏也會看到蜃景,太陽照到沙地上,接近沙面的熱空氣層比上層空氣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從遠處物體射向地面的光線,進入折射率小的熱空氣層時被折射,入射角逐漸增大,也可能發生全反射,人們逆著反射光線看去,就會看到遠處物體的倒景,仿佛是從水面反射出來的一樣,沙漠裏的行人常被這種景象所迷惑,以為前方有水源而奔向前去,但總是可望而不可及。
柏油馬路上的海市蜃樓
在炎熱夏天的柏油馬路上,有時也能看到上述現象,貼近熱路面附近的空氣層同熱沙面附近的空氣層一樣,比上層空氣的折射率小。從遠處物體射向路面的光線,也可能發生全反射,從遠處看去,路面顯得格外明亮光滑,就像用水淋過一樣。
其它海市蜃樓奇景: http://www.epochtimes.com.au/b5/nf4653.htm